• <blockquote id="usiog"><label id="usiog"></label></blockquote>
  • <samp id="usiog"><label id="usiog"></label></samp>
  • <samp id="usiog"><sup id="usiog"></sup></samp>
  • 切換繁體版 | 手機版 | 平板版
    今日廊坊
    本市動態 部門動態 區縣動態 社會民生 媒體關注
    政務公開
    信息公開 市委工作 政府會議 政策解讀 新聞發布 發展規劃
    互動交流
    咨詢投訴 來信選登 在線訪談 草案征集 征集調查
    走進廊坊
    城市綜述 自然地理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城市名片
    政務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走進廊坊>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2019)

    2020年03月31日 來源: 摘選自《廊坊日報》 作者: 字體:  

    2019年,我市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堅持新增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切實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積極推進23項民心實事,用心用情回應教育、醫療、就業、社保、住房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政府用看得見、摸得到的實績向百姓交出了一份溫暖厚實的“民生答卷”,溫暖了民心,也穩穩托起了廊坊這座魅力之城的幸福感。

    增投入辦實事,民心工程更見成效

    2019年1—11月份,全市民生支出467.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9%。在強大的財政支撐下,我市23項民心工程穩步推進,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老百姓織密了民生福祉的保障網。

    老舊小區改造是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的德政工程,是不得不干、必須干好的底線工程。2019年,我市啟動實施72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建筑面積920177平方米,針對安全問題、居住功能提升及環境治理三個方面進行集中改造。目前,72個老舊小區改造已全部完工,一排排舊房屋煥發出新生機。

    民之所呼,我之所應;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宜居,僅僅是政府回應群眾關切與所思所盼的一個方面。我市在積極推進23項民生工程的基礎上,把網上留言、社會反映、調查研究中最為突出的棚戶區、老舊管網、城中村改造,以及教育、醫療、就業、食藥安全、停車難等11件實事作為重中之重,高質量推進,高質量惠民,為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加速”助力。

    截至2019年12月份,我市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21萬座,新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廊坊段)累計完成投資29.1億元,普通干線公路完成26.17公里,棚戶區改造新開工4853套,累計施劃機動車停車位3.09萬個,非機動車停車線8萬延米,改造或新建生鮮超市、菜市場、農貿市場等便民市場11個,新改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程全部完成,廊坊長途客運站在省內首家實現“刷臉”支付售票、實名制“刷臉”檢票。

    —樁樁民生實事,撐起了普惠民生的幸福傘,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促就業兜底線民生保障更有溫度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我市舉辦各類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專項活動,積極搭建對接平臺,組織省內外多家用人單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同時,組織政策宣傳、開展就業創業指導,為眾多畢業生找到了滿意工作。

    就業穩,則人心定。2019年,我市把促進城鄉各類群體就業作為主要目標,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升服務水平,結合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小額貸款擔保、創業指導等多項服務,全方位拓寬就業渠道。

    截至2019年12月份,全市新增城鎮就業6.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911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68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3.05萬人,分別超額完成當年目標任務,全市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

    兜住民生底線,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就業同樣重要。

    2019年,我市印發了《關于調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的通知》,從2019年7月1日起,城鄉低保保障標準由平均每人每月600元統一提高到了685元,城鄉特困人員生活補助標準由平均每人每年11520元統一提高到了13152元。

    廊坊開發區、三河、大廠、香河和固安等縣(市、區),根據自身情況,將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900元,全市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月783元。不論低保特困市定標準、全市平均標準,還是縣級最高標準,均居全省第1位。

    “兜住民生底線”,兜住的是困難人口的基本生活,兜起的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在這一項項保障舉措中,老百姓感受到了真情實意的民生“溫度”。

    優教育精醫療幸福生活更有質感

    廊坊一中搬遷新址是我市強力推進主城區教育擴容提質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市教育發展歷程中的—件大事。廊坊一中新址占地300畝,90個教學班,可容納4950余名學生,吃、住、學、用功能齊全。

    圍繞消除“大班額”,我市加緊實施了77個中小學、幼兒園新改擴建項目,2019年以來累計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2萬多個,全市義務教育大班額比例降至9.08%,超大班額比例降至2.12%。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廊坊的措施與成績遠不止如此。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市的教育資源與京津接上了軌,越來越多的學生享受到了京津優質教育資源。

    在北京·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上,我市與北京市教委簽訂了《關于北三縣地區教育發展合作協議》;與京津學校開展各類交流互訪、科技文藝展演、比賽競技活動數十次,惠及學生20余萬名;中國人民大學新校區大廠拓展區項目和北京師范大學廊坊開發區附屬學校項目開工建設,在家門口享受京津優質教育資源正逐步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醫療服務領域也有了新突破。

    去年下半年,我市落實京津18家醫院異地就醫與廊坊報銷待遇一致的惠民政策。廊坊參保人在京津18家醫院就醫,執行參保地同級級同類定點醫療機構待遇標準。

    和之前相比,通過醫院轉院和通過醫保經辦機構轉院,城鎮職工醫?;颊叻謩e多報銷5%和15%,城鄉居民醫?;颊叻謩e多報銷10%和20%,老百姓不僅能享受京津優質醫療服務,還減輕了京津異地就醫的負擔。

    健康無小事,提升老百姓在看病就醫上的獲得感,功夫必須下在“一枝一葉”上。

    ——推動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在全市范圍內推進城市醫聯體、縣城醫共體、跨區域??坡撁巳N模式醫聯體建設,將優質的醫療資源逐步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有效就醫。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對全市62所基層衛生機構進行改擴建,徹底解決了800人以上的行政村無衛生室問題,讓老百姓小病不出村。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市31家市、縣公立醫院全部開展了以藥品零差率銷售為標志的綜合醫改,藥品平均降價12.5%,強化醫保、醫藥、醫療、醫價“四醫”聯動,全市平均藥占比降到31%,耗材占比降到23.8%,醫療費用增幅控制在8%以下。

    瀏覽量: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 <blockquote id="usiog"><label id="usiog"></label></blockquote>
  • <samp id="usiog"><label id="usiog"></label></samp>
  • <samp id="usiog"><sup id="usiog"></sup></s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