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全市經濟秩序穩步重啟 顯著回暖
?余額存貸比98.4% 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經濟秩序穩步重啟,呈現大幅、顯著的回暖趨勢,金融業活躍度明顯提升,金融對小微、涉農等薄弱領域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
在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半年測評中,由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牽頭負責的“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指標在全省綜合排名中均居第四位;組織域內融資擔保機構申報中央降費獎補資金,擬獲取獎補資金占全省總金額的三分之一;余額存貸比98.4%,位居全省第一,金融對全市經濟的輸血和提振始終保持著良好勢頭。
存款增長持續提升,增長水平超過去年同期。上半年,全市存款余額8400.9億元,同比增速11.1%,較年初增加811.5億元,同比多增329.6億元,年內增量是去年同期的1.7倍。從類別看,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增量占到全部存款增量的82.4%,是拉動全市存款增長的主要動力。
貸款增長平穩較快,地方法人機構表現突出。上半年,全市貸款余額8263.1億元,同比增速8.1%,較年初增加416.7億元,同比多增116.5億元;從類別看,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科目下,中長期貸款增量是去年同期的2.53倍,是拉動全市貸款增長的主要支撐力;從機構看,全市各類金融機構中,法人金融機構貸款增量占到全市貸款增量的47.6%,其中廊坊銀行貸款年內增加104.3億元。
面對經濟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的復雜局面,全市金融系統主動作為,靠前發力,發揮好“一攬子”金融政策、再貸款、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等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穩定宏觀經濟基本盤,提高政策精準導向和直達性,助力困難行業和小微企業紓困成效顯著。
2022年以來,通過再貸款工具加強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觸型服務業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行業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我市再貸款額度較年初增加20億元,較同期增加23億元;再貸款余額30.59億元,較年初增加6.97億元,較同期增加14.67億元。年內累計發放再貸款12億元,撬動地方法人銀行以低于自有資金1.66個百分點發放貸款,支持涉農領域、制造業、批發零售等行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約945戶。
鼓勵各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以及受疫情影響的個人住房與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上半年,全市金融機構對還款、續貸困難的1432家企業及1.8萬個人合計291.56億元貸款給予延期、續貸和展期支持。積極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指導金融機構合理確定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將我市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由30%、50%下調至20%、30%;公積金貸款利率降至首套住房3.25%,二套住房3.575%,有效滿足了群眾剛性、改善性住房信貸需求。
指導各縣(市、區)扎實推進三級金融服務網絡建設、發揮風險補償金作用、加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政策宣傳等工作的開展,推動脫貧小額貸款能貸盡貸、合規發放。全市10個縣(市、區)均已完成縣鄉村三級金融服務網絡建設工作,實現了脫貧人口的縣、鄉(鎮)、村(街)全覆蓋。各縣(市、區)均已建立脫貧小額信貸財政貼息和風險補償機制。截至目前,我市脫貧小額貸款累放金額285.6萬元191戶,目前在貸113.7萬元60戶。